發表時間:2/7/2023
在可持續發展潮流下,低碳環保纖維成為紡織行業的發展主題之一。天然纖維由于其自身的獨特屬性,成為其中重要的大類。本欄目重點從綠色環保屬性角度,對天然纖維中的棉、麻、毛等進行解讀,闡述其發展現狀及趨勢。
棉作為一種天然纖維,具有可降解、可再生性能,其中彩棉、有機棉、回收棉更能能體現出棉的生態環保屬性。
天然彩棉是利用基因改性技術培育出的棉花,通過對棉花植株植入不同顏色的基因,從而使棉桃在生長過程中具有不同的顏色。彩棉纖維除顏色外,其他形態結構均與白棉纖維基本一致。彩棉從種植、紡織到成衣整個過程都嚴格遵循綠色生產標準,在種植過程中可以不使用化肥、農藥等;在加工過程中無需漂白、煮練、染色等傳統工藝處理;所制備成衣不含甲醛、偶氮染料以及重金屬等。這正體現了彩棉的綠色環保屬性。
我國經過近23年的科研和選育,己培育出38個質量比較穩定的天然彩棉品種,雖然在彩棉的種類研究方面成果較為豐富,但實際的彩棉制品難以形成市場規模,目前能運用到實際生產中的彩棉只有棕色和綠色棉,顏色種類受限,且色澤穩定性差。
有機棉
根據美國TEXAS organic program對有機棉的定義,在停止施用化學肥料、農藥后,經過3年以上之田所栽種的棉花稱作“有機棉”。區分有機棉和普通棉花的標準之一是有機棉需要通過有機認證,國外的認證主要有全球有機紡織品認證標準(GOTS)和有機含量標準(OCS)認證,國內的是“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有機棉的生產過程不會對土壤造成破壞,因為其在種植過程中不會使用殺蟲劑,比傳統棉花在種植時節省88%的水和62%的能源。
有機棉在使用過程中,其各項性能指標相對于普通棉花來說較差,需要專門的閉環管理以及生產全產業鏈的認證,整體生產成本較高,但近年來很多追求綠色環保的品牌如嬰兒服和童裝品牌等比較注重有機棉的使用。
再生棉是由廢棄的棉花、工業下腳料和紡織企業的布頭和紗線頭回收再利用制成的。具體來講,有兩種不同的回收方式,一種是將廢舊的純棉服裝或者服裝廠加工過程的下腳料收集、脫色、開松后再加工成棉纖維,另一種是收集細紗過程或者絡筒過程產生的回絲,經過物理加工后使用。
前一種方式生產的再生棉主要用于清潔布和家具、建材的填充物,其中的代表性產業集群為我國的溫州蒼南地區;后一種方式生產的再生棉可正常用于紡織服裝產品,目前很多企業都在進行相關產品研發,例如江蘇聯發股份有限公司將再生棉花式紗用于工裝風襯衫的生產。
主辦:中國紡織信息中心
主管: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ISSN 1003-3025 CN11-1714/TS
姓名:
郵箱: